其主要理由有三:一是,以中央适当集中财力为目的的九四年分税制改革的大方向是错误的,分税制以来,从中央到地方,财权和财力是层层上收,而事权却是层层下放,由此必然导致基层财政的困难。
现在上涨最快的就是投资增长,特别是政府投资增长。这是一种异常糟糕的状态,工人都要求涨工资,生产资料价格失控,都会带动消费价格持续上涨。
因为我们没有可对应的能源消耗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,既有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作用,也有四万亿投资计划对铁路机车、造船等行业的影响。因为往工地送货的销售额很大,今年的比例肯定更高,数量高的多。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例,今年1-5月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6.2%,5月份单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7.7%,降幅超过4月份,再度呈现探底的态势。从工业行业增长来看,增长最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较快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,明显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计划。
原因在于住房市场的高房价不能支撑成交量。刺激消费就刺激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,其他的可以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满足需求。内生金融风险加大的结果,很可能使得我们下一阶段中,内生和外生金融风险并存。
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,消费不足怎么办?就要加大投资。林地的劳动力是不足的,农民种树去了。如果看病贵的问题不解决,患者还是负担不了。繁荣往往掩盖了矛盾,前几年,我们老说要经济转型,为什么经济转型不那么成功呢?就因为当时的经济处于繁荣阶段,大家都觉得日子很好过。
这种金融风险是外生的。一会流通性过大,一会儿又流动性不足,而且是严重不足。
但是关键在哪里?关键在于经济转型。在沿海做鞋的,可以回去开一个修鞋店。假如把转型忽略了,起来以后又会怎样呢?很可能不是V型,而是W型。实际情况是:因为过去长期消费不足、内需不足,不得不加大投资。
为什么当时不承包山呢?因为改革开放初期,林区农民对党的政策不信任,山一承包,老砍树,于是山林承包就停止了。我说,中国的就业问题和西欧不一样。大量的贷款下去以后,企业怎么办呢?它们能还吗?假如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,能还吗?假如大量的投资以后,不是短期内就会有效的,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工程,期限较长,所以内生的金融风险就加大了。你要下去直接上来也不是很难,国家不断加大投资,经济一定可以上来。
货币流通有它的滞后性,并不是说货币流通量一变化,马上在物价上就反映出来,物价的反应往往是要滞后一段时间。既然日子很好过,为什么要转型?过一段再说吧。
第二,平均值掩盖了结构性的矛盾。更重要的原因不是收入的问题,而是城乡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其他待遇是不一样的,他们是农村户口,所以不管经济情况怎么样,总想进城。
大学生刚出校门没有经验,先尽量安排就业。林下养鸡,林下种中药材,林下种蘑菇,都需要劳动力。还有第三个路子,根据我们在福建、江西的调查,现在正在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。通货膨胀的反弹需要警惕,为什么呢?因为从经验中可以看出,货币流通量的变化,有时候往往出乎专家们预测之外。总之,后顾之忧如果不能解决的话,内需不会那么快就扩大。有关部门可以增加人,多招一些环卫工人,哪里脏了就扫哪里,多招一些交通协管员,勤于疏导。
当前就业问题压力仍然存在,所以要引起注意,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依然看到结构性的问题是重要的。
你们工业化200年了,你们农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释放出来了,农村的人口只有5%了,而且都是小农经济,自己家有房子,有田,他们不到城里来打工。他们能还就还,他们有各种困难,不能还了,你就准备百分之二十左右从担保基金中代还,这样,银行就放心了。
过去是包田到户,把农田承包,山没有承包。不感到形势很危急,一般不会想到经济转型。
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,因为从第一季度的情况讲,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,以后的几个月会陆续好一点。小额贷款的第二种用途就是:他如果回家了,可以自己养猪、养鸡,他们有积极性,全家都可以就业。现在投资加大以后,我们就要注意到内生的金融风险正在生成。他们就业不了,才会去创业。
外生的金融风险是怎么产生的呢?我们的产品出口受挫,外国企业欠我们的贷款没有还,银行不能如期从出口企业收回贷款。现在是迟到的改革,承包林地七十年不变。
多设立医院,是解决看病难的问题。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,以及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,解除后顾之忧。
给生产部门用多了,消费就少了。对于人民银行来说,货币流通量增大了,可是市面上流通性不足,因为企业有超常规的货币储备。
城乡二元结构存在,农民的收入比城里少,他们想出来,这是一个原因。政府有担保基金做担保,最后还的可能有百分之十几、百分之二十几。让他去修公路、修铁路,他是不会去的,体力也不适合。他们问道:中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不是还能保持 6%—7%的增长率吗?你们非得增长到10%才能缓解就业吗?他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。
总之,一是促使银行信贷的紧缩。这种投资对长远经济发展有用,对于扩大钢材、水泥、筑路机械的需求也有用,但是解决不了多少就业。
假定投资再上去,可能造成了两个后果。一个是产能过剩造成投资的压缩。
当前这段时间应该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。另外要保证大学生的就业。